在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到来之际,即每年的9月21日,我们聚焦于全球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之一——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举办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联谊会上,王华丽副教授,作为该院临床研究室副主任及国际老年精神病学协会理事,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老年痴呆的重要信息。
王华丽指出,据估计,我国有超过800万名的老年痴呆患者。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记忆体检”,这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的关键一环。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出现脑萎缩等病理变化。
回溯到19年前,我国曾开展过一次老年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罹患老年痴呆的几率约为4.8%,而65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更高达7.2%。自那次调查之后,我国便没有再进行过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这使得我们对这一疾病的了解仍有许多未知。
根据全国老龄办今年发布的数据,《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人。据此推测,我国应有800万至1000万名老年痴呆患者。令人担忧的是,在这庞大的患者群体中,仅有15%的人接受了正规的药物治理。
在防治老年痴呆的道路上,我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王华丽指出,其中包括患者数量庞大、位居世界首位,但专业防治力量不足,比如全面系统的老年痴呆评估机构稀少。老年痴呆的医学研究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缓慢。对此,王华丽呼吁国家加大对相关研究的投入力度,以推动老年痴呆防治工作的进展。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老年痴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和投入,为这些患者带来福音,让他们能够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