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有一种地方性疾病悄然蔓延,它的症状或许并不引人注意,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牙黄、牙酥,人们可能会以为是牙齿保洁不到位,但实际上,这可能是氟斑牙的症状。同样,如果没有过度劳累,手掌、脚掌却长了厚厚的茧子,也有可能是砷中毒的表现。
郑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建钦在地方疾病防治工作会议上透露,郑州市存在六个县(市)和金水区的郊区农村为高氟病区。氟,这种元素对身体的影响具有双面性。适量的氟对牙齿有保护作用,然而过量则会对牙齿和身体造成危害。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长魏建军进一步介绍,郑州市下属的五市一县和金水区郊区的浅层水含氟量较高,长期饮用这些含氟量高的地下水容易引发氟斑牙,导致牙齿发黄、脆弱易碎。更为严重的是,过量的氟还可能引发氟骨症,导致腰痛、腿痛甚至腿部变形。
那么,如何应对呢?一种有效的办法便是深挖水井,打至180米以下,避开含氟高的地层。目前,这些地方的水井已经进行了改造,以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除了氟的问题,郑州市所有县(市、区)都属于碘缺乏地区。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是食用碘盐。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妇女、0至2岁儿童等,除了食用合格的碘盐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含碘高的食品,如海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补碘也应适量,过量反而可能引发甲状腺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市中牟白沙镇的水中含砷较多。早期监测发现,部分人群出现手脚角质过厚的情况。水利部门已经对高砷水源地区进行了改造,目前该村并未发现砷中毒的现象。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郑州市设立了22个无碘食盐专售点,以满足那些因病不适宜吃碘盐的人的需求。部门也在持续关注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监测和干预,以确保全市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记者李晓敏 实习生宋涔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