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乳业的“最”字头帽子:自夸还是实干?
近日,在“乳制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了一份《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给予当下国产乳粉质量“历史最好”的评价。这一言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面对这样的高度评价,消费者和专家们都表现出了质疑。如果乳制品时不时出现学生喝奶不良反应、细菌超标、违法添加等问题,这样的质量真的能称之为“历史最好”吗?这样的评价是否过于自满,忽视了上一辈乳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我们怀念那些年代,乳业从业者有信仰、有良心,生产的牛奶纯净无添加。现在的状况是,仅仅依靠权威人士的表态并不能改变消费者的心态,也无法改变中国乳业的面貌。空洞的言辞只会激起公众的反感。
消费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人民网食品频道推出的“食品行业‘3·15’质量安全网上大调查”中,半数消费者表示经常或偶尔遇到乳品质量问题。这意味着,对于需求量巨大的食品,质量保证至关重要。仍有五成消费者对乳品质量表示担忧,这让我们难以认同国内乳品质量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
中国乳业现在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表态,而是与消费者真诚沟通。只有拿出真正可靠的质量和透明的监管,才能取信于公众和市场。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家对乳业采取了多项法律、政策和整顿措施,全面加强了监管。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老百姓看到了的严打态度,对本土乳业逐步恢复信心。这些成果不是靠自夸取得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付出。
乳协可以自豪地肯定自己所取得的成果,但自我评价必须实事求是、有理有度。自夸并不是不可以,但要避免心态自满导致工作停滞不前。毕竟,“最”字头的大帽子不是随便能戴的,如果顶不起这样的荣誉又强行戴上,最终只会让自己承受不住压力而倒下。
真正的成果是用心做事的结果,不需要急着自我吹嘘。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最宝贵的口碑。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老百姓的认可才是真正的荣誉。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加透明、可靠的中国乳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