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我国又新增两例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这使得我国总病例数增至16例,涉及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四个省市。面对这一疫情,人们不禁疑惑:原本只在动物间传播的禽流感病毒,为何突然在人群中传播开来?
这可能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全球生态环境的变迁对禽流感的爆发产生了重大影响。禽流感病毒原本在家禽中流行,特别是野生水鸭和野生禽类。近几十年来,随着饲养家禽中禽流感病毒爆发的情况日益增多,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爆发的记录以来,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频率明显增加。对此,有人推测这可能与家禽产业的飞速发展有关。传统的家禽饲养方式多为小规模庭院饲养,而现在大型养鸡场成为主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要有一只鸡被感染,很容易引发整个养鸡场的感染。现代人工饲养的家禽生长迅速但抵抗力低下,一种病毒就能迅速致死。家禽容易感染病毒,这也增加了感染人类的风险。
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直接感染人类或在人类中传播流行。这是因为人类与禽类细胞上的受体存在显著差异。流感病毒家族的成员各有其特定的“领地”,它们必须与感染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细胞并导致感染。红细胞血凝素是流感病毒与感染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部分,被视为病毒感染的“开路先锋”或打开细胞之门的“钥匙”。但由于人类与禽类细胞上的受体差异较大,禽流感病毒通常不能直接感染人类。
尽管如此,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在多种物种中流行的病毒。虽然它们通常不能直接感染人类,但有些哺乳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存在与禽流感病毒结合的受体,因此有时可以感染哺乳动物。这些哺乳动物可能成为病毒从动物界向人类传播的“跳板”。例如,禽流感病毒可能会先感染猪、猴子等哺乳动物,逐渐适应哺乳动物体内的环境,然后通过“二次跨越”的方式感染人类。事实上,有证据表明,引起1918年世界第一次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总之面对这样的疫情爆发,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