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击假药的行动中,于11月17日一举查获了价值高达20亿元的假药,令人震惊的是,全国竟然有3700多家药店涉嫌销售这些假药。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幕后,记者采访了金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办案人员,逐步揭示了假药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
这个庞大的假药生产链条的起点是回收药品包装盒。这些包装盒也是制假者的主要目标。据金华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蒋益群介绍,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的地下假药生产网络,第一步就是有人专门回收药品包装盒。在金华,警方已经抓获了20多名嫌疑人,他们主要从事药品包装盒的回收。其中,最早在义乌被逮捕的李某是一名药盒收购商。他的收购范围广泛,主要在杭州、温州、金华等地活动。他的下线是一些医院的清洁工,他们负责从医院和药店回收带有说明书的药盒、防伪标识或空药箱。一些治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药品的包装盒因为价格较高,更受收购商的青睐。这些原本毫无价值的包装盒,经过收购商转手,竟然能卖出高达1200多元的价格。接下来是制假环节。警方缴获的假药数量惊人,达到了3亿片(粒、支)。这些假药的制作材料令人难以置信,有的竟然使用面粉等廉价材料“填充”。这些药品以进口药品为主,包括来自世界最大医药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的多个品种。最后一步是销售。这些成本低廉的假药经过精心包装后流入市场,每盒的价格已经飙升至数千甚至两三万元。它们通过网店和小诊所等渠道流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据了解,一些偏远地区的正规药店也牵涉其中。据统计,全国有3700多家药店涉嫌销售假药。相对正规医院严格的招投标采购流程,这些药店的情况令人堪忧。这一事件的曝光,再次提醒我们假药的危害不容忽视。从回收药品包装盒到制假、销售,这一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药生产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购买药品时选择正规渠道,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假药。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杜绝假药的存在,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