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特别是在成人群体中,每8秒钟就有一人因糖尿病丧生,每年有数百万的人因此失去生命。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持久控制血糖达标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却不足三分之一。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入阻碍患者血糖达标的原因。糖尿病防治的目标在于预防并发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目前近一半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之路被三大“路障”所阻挡。
第一大“路障”是现有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有效保护胰岛素分泌功能。随着病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逐渐衰退,这导致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持久有效地控制血糖。患者最终可能需要依赖外源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第二大“路障”是加大降糖力度可能引发低血糖。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一些患者可能会放弃追求血糖达标。低血糖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如发抖、心跳加快、头晕等,甚至可能抵消长期维持血糖正常的益处。
第三大“路障”是服药不便导致的依从性差的难题。不同的口服降糖药物由于药理机制不同,服药时间也各不相同,这给患者的长期按时服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向。
为了克服这些“路障”,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需要重视运动和饮食控制的重要性。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体重,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安排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于心、脑系统疾病患者或存在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更应谨慎选择运动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治疗糖尿病是每个人的权利,无论年龄、贫富、国籍,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这一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克服障碍,实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迎接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