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报道,经过长达二十五年的多次修改与调整,我国的精神卫生法草案至今仍未得以正式颁布。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旭东教授深感关切,并通过多个场合表达了对精神卫生立法进程的迫切呼吁。
王旭东教授指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着手制定精神卫生法草案。这部被誉为国内最为关键的法律草案在历经数次修订后,仍面临诸多挑战。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当该法案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时,社会对其寄予厚望。尽管起草小组多次表示有望在年内出台,但时至今日,这部法律依然悬而未决。
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一百四十个国家制定了精神卫生法。相较之下,我国在精神卫生领域的立法工作显然滞后。王旭东教授认为,虽然法律条文的制定存在复杂性,但精神卫生法长期未能出台的真正原因并非在于法律条文的制定难度,而是在于无法确保足够的财政投入来支持法律的落地实施。对此,“资金短缺”不应成为阻碍立法进程的借口。
为此,王旭东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应加快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进度,并将其优先安排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议程中;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提高重残精神病人的救助费用,增加精神病患者的免费药物补助额度,并扩大精神病床位数和区县级精神病防治机构的建设;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医疗单位共同研发包括中草药在内的精神疾病防治药物。王旭东教授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精神卫生事业,推动相关立法工作的进展。他强调,保护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和福利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个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确保精神卫生法的顺利出台和实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切实推进精神卫生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