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规模已达惊人的数字,据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处长樊静透露,目前患者人数已超过2.3亿人,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接近300万。这一严峻的数据在北京举行的“承载使命,迎接拐点”中国血管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被提出。樊静指出,由于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公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仍是当前公民面临的主要疾病威胁。
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组长霍勇表示,过去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与其他疾病相比,其死亡率更高。与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相比,中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显著偏高。众多医学专家共同期盼着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拐点”能早日到来。
霍勇强调,尽管心脑血管疾病看似可怕,但却是可防控的。他建议,通过采取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如减少肥胖、增加运动等,患者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芬兰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除了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二级预防等也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官方发起了“中国血管健康工程”,旨在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拥军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5·18”血管健康日、进行血脂化验分层、实施从医院到家庭的慢病全程管理以及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等。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唤起公众对血管健康的关注,共同采取行动,迎接心脑血管疾病的“拐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防控措施,共同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努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早日迎来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拐点”,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