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话题——儿童性早熟现象。在南昌市疾控中心的专家眼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呼吁,家长应认真对待孩子的性发育过程,正确理解儿童性成熟,及时发现问题并抓住治疗时机。回想起2010年备受瞩目的“质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双酚a塑料或诱发儿童性早熟”的新闻,儿童性早熟已然成为社会的焦点。面对这样的现状,南昌疾控中心公共监测科科长章英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章英指出,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发育阶段时,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孩子开始性发育的具体时间。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别能力,家长们容易忽视孩子的发育过程,从而导致孩子在青春发育期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她强调,性早熟是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其表现为第二性征在性发育年龄之前出现。章英进一步介绍说,在男女儿童中,性早熟的发生率大约为0.6%,其中女性多于男性。目前,我国儿童性早熟的患病率约在1/5000至1/1万之间,且有持续升高和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为了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卫生部于2010年颁布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指南明确规定,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虽然性早熟儿童的性征发育提前,但他们的心理、智力发育水平仍为实际年龄水平。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可能给未成熟的孩子带来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面对这一问题,章英建议工商、药监等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在食物中添加激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家长们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多与同龄家长沟通与交流。当遇到难以解答的疑问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专家咨询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儿童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