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标志着我国第17个“防治日”的到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向公众公布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评估结果。
据毛群安公布的结果显示,从人群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摄入量两方面综合考虑,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居民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居民的碘摄入过量。相较之下,我国居民面临的碘缺乏健康风险远大于碘过量的风险。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提升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针对加碘量的问题,我国不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卫生部正在加快修订《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同时组织专家修订《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关于食用碘盐的注意事项,最近的调查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调查显示,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碘摄入量并未超标,这一消息对于一直关注我国食盐加碘策略科学性的学者和公众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特别是在2009年的一项调查中,针对辽宁、上海、浙江和福建四个沿海省市的居民进行的碘营养状况和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显示沿海地区居民从膳食中获得的碘量是安全的。尽管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但它们并不是膳食碘摄入的主要来源。实际上,食盐中的含碘量以及食盐的消费量对膳食碘的摄入量贡献率达到了惊人的80%,这意味着盐碘是膳食碘摄入的主要来源。
沿海地区仍应坚持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碘缺乏病策略。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孕妇的碘营养状况,确保她们获得足够的碘,以保护婴幼儿免受碘缺乏的危害。这是一个既关乎国民健康又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