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雨洗礼过的八月十四日凌晨,汶川的映秀镇及周边地区,如漩口镇、银杏乡、三江乡等地遭受了严重的泥石流侵袭。倾泻的山石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更使岷江改道,导致洪水肆虐重建的映秀新城。烧火坪大桥也未能幸免于难,被汹涌的洪水淹没。这场大自然的考验让我们心痛而焦急。昨日中午,武警水电三总队的官兵们挺身而出,他们在泥石流堆积体上挖掘出一条巨大的泄洪槽——长三百五十米,宽二十米,深十米。正是这条泄洪槽的出现,让映秀新城的洪水开始退去。
映秀的场景昨日可谓惊心动魄。泥石流形成的巨大堰塞体上,人声鼎沸,车流不息。这个侵入河道的堰塞体,长四百五十米,宽三百米,厚度竟达三十米。它的形成让河床横埂,土质松软,路面泥泞。挖掘机在这里作业,即使是轻微的震动也让人忧心不已。巨大的堰塞体上散落着零散的石头,更多的是柔软的淤泥。官兵们必须小心翼翼,否则一旦陷入,半腿的泥泞将阻碍救援进程。
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武警水电三总队迅速反应。他们从三个地方调派了11支队120名官兵和48套设备火速赶往映秀。早上九点半,第一批官兵由副支队长王淑建带领,带着7台挖掘机开始在堰塞体上作业。经过与省交通厅和水利厅领导的商议,王泉副支队长提出了新的抢修方案。他们决定一方面尽快挖通泄流渠,使洪水回归河道;另一方面在靠近映秀镇的岷江一侧加填土石方,使河流改道,避免洪水长时间冲刷浸泡映秀镇,减小冲击。同时沿河床把河道打通,等水排空后开始抢通道路。当晚九点,随着官兵们的努力,一条宽约三米的泄洪槽在堰塞体上显现。随着槽体的不断开挖加大,堰塞体左岸平地上的积水开始慢慢退去。这场抗洪抢险的战斗仍在继续,官兵们的勇敢和坚毅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顽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