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华主任医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的专家,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关于小儿脑瘫的相关知识与治疗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脑瘫?又该如何识别其早期信号呢?让我们一同跟随董主任深入了解。
脑瘫,是一种在大脑发育成熟前因损伤或病变引发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和姿势的障碍。这其中,涵盖了多种可能的原因,如早产、产伤、胎儿先天发育异常等。这一病症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表现。第一阶段为婴儿的前六个月,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抬头困难等症状;第二阶段则是婴儿六个月后到两岁间,表现为无法爬行、站立不稳等;第三阶段则表现为肌肉痉挛、姿势异常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误认为脑瘫儿童智力低下,认为他们是“苕”。董主任强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大部分脑瘫儿童只是运动功能受损,智力上并无问题,甚至有些儿童的智商还高于同龄儿童。对于少部分智力受损的儿童,通过早期发现和科学的治疗训练,也能达到一般孩子的智力水平。
早期识别脑瘫的征兆至关重要。许多家长忽视了轻型脑瘫儿童的表现,导致早期治疗机会的延误。董主任提醒家长注意一些早期信号,如婴儿对刺激反应差、表情淡漠、自主运动少等。若家长发现婴儿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专家指出,出生后3个月内是脑瘫治疗的最佳时期。脑组织在这个阶段迅速发育,可塑性大。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功能训练、手法按摩等,每个孩子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面对孩子的病情,家长需要树立信心,配合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尽管治疗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但许多成功的案例已经证明,尽早发现和治疗的脑瘫儿童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让我们一同携手,为这些孩子点燃希望之光,让他们也能成为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