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学生营养餐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网络上热议纷纷,主要涉及食品卫生、产品质量以及费用流向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云南地区,有网民爆料称宣威市双龙一小的营养餐存在食品卫生问题。据说,提供给学生的糕点被指为伪劣食品、“三无产品”,甚至有学生在食用过程中发现鸡毛。面对这一问题,双龙一小校长钱学党回应称,学校选取的供货方是在当地有声誉且证照齐全的曲靖交通集团宣威蛋糕厂。对于鸡毛问题,蛋糕厂厂长陈树荣解释是临时使用了养鸡场的新纸箱包装,可能散落有鸡毛导致学生误解。目前,他们已经定制专门用于学校供应的新纸箱,并承诺在每个面包的独立包装袋上加贴生产日期等标识。关于网民所说的营养餐成本不到2元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面包的进价在6角至一元之间,饮料价格在1.5元至2元之间。学校公示了结余资金,并表示将用于提高供餐标准。
而在广西地区,一则关于那坡县部分学校营养餐补助被供货商套利的消息也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据网帖称,供货商存在套利行为。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闻发言人李清先表示,每杯牛奶的成本确实比批发价高出0.7元至0.8元,包括物流、管理、人员、税费等成本。目前学校已经更换了供应商。由于营养改善经费未及时回复,当地一所小学曾向家长预收了营养改善经费。现在县财政已经下拨营养经费,预收的经费已全部退还给家长。
营养餐的质量及“套利”问题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他们呼吁加大对学生营养餐的补贴力度,确保专款专用,防止零食代替营养餐,并加强对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监管。一些专家也提出了建议,如建立问责、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社会监督。
学生营养餐背后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食品质量和成本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生产到供应再到学生的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监管和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真正用在学生身上,让营养餐真正成为学生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