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越南的关系一直是充满战火与政治变迁的。明朝时期,尽管《皇明祖训》列有十五个“不征之国”,但越南却成为了一个例外。在洪熙帝、宣德帝三代统治时期,明朝出兵征服了越南胡朝,并直接管辖该地,使得越南从藩属国地位“升级”为明朝的天子内臣。
这一征战被称为“明入越”,越南人则称之为“明与大虞战争”。在明朝的统治下,越南北部常常战火弥漫,背后是越南与中原王朝复杂多变的政治联系。
尽管朱元璋将国列为“不征之国”,但其子永乐帝朱棣却因越南政权更迭,决定出兵。当时,权臣建立的胡朝开始蚕食明朝南部边疆,陈朝遗臣向明朝控诉胡季犛的恶行,请求明朝以宗主国的身份出兵平定。于是,明朝大军迅速横扫越南。
由于陈朝王室已几乎被屠戮殆尽,明朝决定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史称“原复古郡县”。但这一时期的统治颇为严苛,引发越南人不断起义。最终,在黎利的带领下,越南人成功击败明朝,取得独立,建立了后黎朝。
自永乐五年至宣德二年的二十年,被称为属明时期。在此期间,越南成为明朝直接统治的领土。明朝对越南的统治并不被视作德政或仁政。《明史》记载,越南人因受明朝约束和吏卒侵扰,往往起而反抗。在这种情况下,越南人渴望“兴复陈室”,也便情有所原。
尽管明朝的统治策略及注定之命因素存在,但越南最终仍得以独立。黎利在击败明朝军队后发布的《平吴大诰》,既批评了明朝的暴行,又强调了越南民族的独立性。这一文书被后世越南人视为十五世纪的“独立宣言”。
最终,经过十年的抗明战争,越南成功获得独立。在此后的历史中,越南经历了南北朝、莫朝及郑阮纷争时期,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次文化体系,并在中南半岛上逐渐称霸。至西山朝时期,阮岳更是自称“中央”,体现了越南历史上的“小中华”情结。在面对中原王朝时,这一帝号通常会被收敛。至清朝时期,阮岳之弟在入清请求册封后,得帝册封为“国王”。
回望历史,中原王朝与越南的战事虽频繁,但也孕育了深厚的政治与文化联系,展现了越南人民的坚韧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