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悲剧故事的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同回溯历史的尘埃,揭开那段盛唐荣光背后的波澜与波折。
盛唐盛世,似乎象征着无尽辉煌,但历史背后却隐藏着“天子九逃,首都六失”的悲剧。当我们谈及唐代政变夺位,不禁也要提及那些令人心痛的逃跑先例。这些先例一旦开启,便如潮水般涌来,将盛唐的辉煌化为泡影,唐代自此步入了“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悲痛历程。
谈及李隆基,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的英明神武,他将大唐从内乱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开启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岁月流转,斗志不再,身边别有用心之人的蒙蔽,使得这位昔日英明的君主变得昏庸懦弱。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岌岌可危。唐玄宗匆忙出逃,目的地是杨国忠的四川老家。这一天是756年6月12日,五天后,长安城陷落。李隆基的逃亡,不仅意味着他天子之位的丧失,更在间接中使他成为了太上皇。
安史之乱平息后,本以为能喘一口气,谁知西部的吐蕃又起战火。原本的威慑吐蕃的河西军和陇右军因对抗安史叛军而被撤回,吐蕃趁机进攻大唐。唐代宗在宦官的隐瞒下,对局势一无所知,直到吐蕃军兵临城下才慌忙出逃。郭子仪巧妙布阵,终于在吐蕃占领长安城十五天后成功将其撤出。
李适的出逃则是因为泾原兵变。安史之乱后,各镇节度使开始拥兵自重,李适在讨伐叛乱时遭遇士兵哗变,只得仓皇出逃奉天。泾原兵则趁机拥立朱泚为帝。第二年,李晟击败叛军,李适才得以重回长安。
而李儇的命运更是坎坷。他被宦官田令孜扶上皇位后,一生多次受其摆布。在李儇做了七年少年天子后,因起义爆发而被迫出逃四川。此后因田令孜与节度使政权纷争不断,李儇再次出逃。最后一次离开长安后,他再也没能回来。最终他被朱温迁往洛阳,几年后悲惨离世。
大唐自安史之乱开始至朱温灭唐建梁的150年历史中,各种叛乱迭起不断。节度使拥兵自重、宦官当政、天子式微等现象层出不穷。但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唐依然顽强存在了这么久的时间。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历史的波澜壮阔背后隐藏着无数故事和教训等待我们去探寻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