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奶问题频现,消费者信心受挫,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取消洋奶粉关税、加大洋奶粉引进力度成为了消费者的殷切期望。“进口奶粉加收20%关税”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境物品归类表和完税价格表并未调整进境旅客行李物品、个人邮寄物品的免税政策。进口奶粉征税政策的调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源于国产奶粉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严重质量问题。监管不力,导致消费环境恶化,消费者信心极度脆弱。
在这一情况下,进口奶粉税率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进口税收政策此时应发挥调节功能。借鉴“SARS”期间部分进口物品和药物减免税的做法,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减免奶粉进口税收。这样既能扩大消费者选择范围,保障消费者及婴幼儿的健康,又能倒逼企业整改,促使加强监管。
对进境旅客行李物品、个人邮寄物品征税符合中国税制规定,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当前5000元的免税额过低,导致征税成本高昂,且存在公平性问题。要降低进口税收,关税空间并不大。降低进口货物增值税有较大空间,但必须调降国内增值税,以保证公平。
在综合考虑出口税收政策的降低进口税负是必要的。2011年,中国出口退税数额巨大,占进口增值税、消费税的68%,也占国家直接民生支出的24%。巨额财力流向境外,因此在降低进口税收的应降低出口退税数额。
在3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对于涉及普通民众生活的进口商品,应降低甚至取消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而对于奢侈性消费的高档品,根据“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不应降低税收,而应适当提高税负水平。
从孩子的健康角度出发,国家应考虑适当降低洋奶粉的进口关税。目前很多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洋奶粉,如果供不应求,洋奶粉价格将上涨,扰乱奶粉价格体系。而国产奶粉价格低,会被消费者认为质量无保障。平衡奶粉市场价格、保障消费者权益、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产品质量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