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控禽流感,动物园的广场鸽以及人们日常广场的鸽子们都被暂时“禁足”。随着禽流感病例的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远离鸟禽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热爱养鸟的家庭和个人来说,该如何预防H7N9呢?这是一个值得的问题。
近期,市民邱小姐深感困扰。随着H7N9病例在我国的增多,媒体纷纷报道,专家也多次提醒公众减少与禽鸟的接触。她的爷爷长年养鸟,仍然每天玩鸟、遛鸟,邱小姐担心爷爷会感染H7N9病毒。
对此,专家表示,在禽流感疫情仍持续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养鸟是最为安全的做法。研究发现,H7N9病毒可以在禽鸟间传播,虽然家养鸟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较低,但仍需警惕。动物携带病毒并不一定会发病,对于突然生病的鸟儿要特别警惕,但也不能忽视活鸟携带病毒的可能性。
也并非一定不能养鸟。家庭养鸟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减少接触和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因为家养鸟接触外界的机会较少,传染病毒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人感染H7N9病毒的来源尚不清楚,中科院专家也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是小概率事件。
为了减少接触和清洁通风,养鸟家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要减少鸟类与外界接触的可能性,不要到公众场所遛鸟;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人与鸟的接触,避免在室内养鸟,平时少玩鸟、逗鸟。要保持居家环境干净卫生,清洁鸟笼时要戴上口罩,接触鸟类排泄物后要用清洁液彻底洗手。有条件的话,最好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多开窗通风,减少病毒滋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现鸟儿生病或死亡,要第一时间找专门的机构回收,不要随意丢弃。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预防H7N9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不要接触禽鸟及其粪便。如果接触到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遇到不明野鸟或死鸟不要接触。家禽出现病情或死亡时,要及时联系当地家禽卫生部门。对于养鸟家庭来说,预防H7N9的关键是减少鸟类接触,特别是避免与鸟类过于亲密接触,并在清洁时佩戴口罩以保持养鸟环境的卫生干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预防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