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暗访揭示医疗器械市场乱象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展开了一场针对医疗器械市场的暗访调查,揭示了非法购置和使用医疗器械的情况相当严重。这次调查涉及北京、河南、广东、贵州、海南等五个省市,针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美容医疗机构进行了深入探访。
调查组对医疗器械市场、眼镜店、超市、美容医疗机构及药店进行了广泛的暗访,共发现案件线索14个。其中,未取得经营许可证违法经营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销售假冒伪劣避孕套以及体验式销售医疗器械时夸大宣传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威胁到了公众的健康安全。
此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已对医疗器械市场进行了深入稽查。稽查局长毛振宾公布了五大典型案例,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这些案件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医疗单位未严格履行审查验收义务,从非法途径购买医疗器械;部分医疗单位违法使用二手医疗器械;有医疗单位使用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美容机构非法使用医疗器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据悉,浙江省台州市的彭某等人制售假冒避孕套案涉案金额高达3500万余元,河南省新乡市非法生产经营彩超等二手医疗器械案涉案价值近1500万元。上海市浦东新区分局查处的林某非法翻新经营CT机案,物品货值达625万余元。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凸显出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
此次暗访调查的结果再次提醒我们,医疗器械市场的规范运营至关重要。食药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非法购置和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医疗器械,不贪图便宜而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医疗器械是关乎人民健康的重要物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加强医疗器械监管,打击非法行为,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一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更多新闻详情,请阅读中国青年报等相关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