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壳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揭示了2020年房地产企业境内外债券融资的趋势和特点。今年1至10月,房企的债券融资规模累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达到约10283亿元,同比微增1%。尽管这一增长幅度看似微小,但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数据,却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该年度的增长率大幅收窄了20个百分点,体现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房企融资的挑战日益加大。
这场金融战中的房企,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贝壳研究院的高级分析师潘浩指出,今年前10个月的融资规模已经占到了去年全年的87.1%,这意味着在年底的冲刺阶段,房企将面临降负债与冲业绩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融资结构来看,境外融资占比有所下降,而境内债券融资则成为了房企的主要融资渠道。具体而言,今年1至10月,境外债券规模占比降至38%,为近年来的低点。而境内债券的规模占比则达到了62%,成为了房企融资的主要阵地。这一现象背后,既有疫情对境外融资的影响,也有国内金融环境变化的推动。
深入分析发现,十月单月融资下滑的原因主要受黄金周效应和监管效应的叠加影响。而在发债成本方面,尽管整体融资成本微增,但头部房企与尾部房企之间的融资成本分化现象依然显著。例如,碧桂园等大型房企的融资利率相对较低,而一些小型房企的融资成本则居高不下。
中原地产的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对此表示认同,随着海外疫情的缓解和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融资窗口逐渐打开。房企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大额度的融资。潘浩则提醒道,随着债券到期规模的增加,尤其是高负债房企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愈发显著。即将到来的十一月,将迎来年内最大的到期债务规模,这无疑是对高负债房企的一次严峻考验。
当前房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如何平衡融资与债务、如何优化融资结构、如何降低融资成本,成为了每一个房企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在这场金融战役中,只有那些能够灵活应对、把握机遇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