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蓝帽”认证背后的中介黑幕
一踏入“科尔天使”,工作人员张某便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展示公司众多成功申报“蓝帽”的批文。当得知记者有意申报“蓝帽”审批认证时,张某自信满满地承诺,即使客户对保健食品的配方一窍不通,他们也能从配方做起,全程负责。
究竟是如何一批可能不合格的保健食品,能够成功获得“蓝帽”认证呢?为揭开这一神秘面纱,记者以进口保健食品代理商的身份,探访了两家中介公司——“北京科尔天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康维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这些中介机构深谙其道,从“制作”配方到整理申报材料,再到样品生产和审核环节,都有一套娴熟的手法。张某透露,为顺利获批,“申报材料和实际生产所用的不一定符合”。而黄某更是直接指出,含有违禁成分的产品在申报时也可以巧妙规避,最终通过“整理”成合格的配方。
中介机构的手段之巧妙,还体现在样品生产和审核过程中的“偷梁换柱”。按照正常流程,申报样品应分批次生产以检验其稳定性。中介机构却能帮助客户在一天内完成生产,应付审评。而“样品送检”环节也是关键,中介机构会通过“公关”确保产品不会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
更令人震惊的是专家审评会环节。由相关主管部门从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组,负责决定企业的“蓝帽”认证结果。而中介机构则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有关系,能够提前知道审批结果,甚至通过“红包”影响审评结果。
打开这两家公司的官方网站,不难发现他们与各级药监部门及检验机构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发布的申报成功案例也确实骄人。而卫生部中国保健协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中介行业的黑幕完全属实,从样品生产到机构检测,再到申报材料、试制现场核查,直至专家评审,全程造假。
在这一黑幕下,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需格外警惕,确保所购买的产品安全可靠。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中介行为,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保健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