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网络似乎成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成瘾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据身心科医师的推测,台湾的网络成瘾青少年比例已经逼近三成,这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数据。
在台北市的某个家庭里,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国二男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常常熬夜到凌晨。他的妈妈多次劝说无果,愤怒之下拔掉了网线,没想到孩子竟然因此动手打人。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着孩子去看医生。
台中慈济医院的身心科医师萧亦伶分享了这一病例。原来,孩子的父亲长期在海外工作,母亲是职业妇女,家庭环境相对封闭。孩子因为课业压力增大,成绩下滑,开始变得烦躁、易怒、食欲下降,甚至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他沉迷于网络世界,试图通过虚拟的角色来逃避现实压力,表现出典型的网络成瘾症状。
萧亦伶医师指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忧郁、紧张、社交技巧不足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他们倾向于回避真实的人际交往,选择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焦虑和恐惧。他们通过打字聊天、玩游戏等方式来建立虚拟的人际关系,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早在2005年,一项全球调查就显示,台湾16至19岁青少年中,网络成瘾者超过一成七。如今,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比例已经逼近三成。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网络成瘾呢?医师提出了几个特征:上网影响生活、花费过多时间上网导致课业成绩下滑、对真实社交互动失去兴趣以及出现情绪焦虑、忧郁和失眠等症状。
针对这一问题,萧亦伶医师建议,除了使用药物来调整情绪波动外,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如登山、骑自行车等运动。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处理紧张、焦虑和压力,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网络世界虽然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过度沉迷其中可能会让人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应该警惕网络成瘾的风险,合理安排时间,让网络成为生活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