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区监控设备日益普及,广泛应用于楼体进出口、停车场等公共区域。这些设备在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机动车剐蹭和打击高空抛物等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划定责任提供了有力证据。一些小区在安装监控设备时与居民的沟通并不充分,导致居民隐私受到侵犯,引发了社会关注。
在浙江杭州市,陈世涵先生指出,部分监控设备的安装点位不当,使得居民家中的客厅、卧室、阳台等私密空间暴露在摄像头之下,严重侵犯了居民的隐私权。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应严格落实监控设备安装使用的备案审核程序,确保监控设备的安装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
为了加强监控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应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的联动协调机制。监控设备的安装点位、款式型号、更新计划等信息应及时公示,向居民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可以取得居民的同意和理解,避免因监控安装不当而产生的矛盾纠纷。
还应该加强对监控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的监管,确保他们遵守相关规定,不滥用监控设备侵犯居民隐私。加强居民对隐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积极参与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过程。
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也要尊重居民的隐私权。通过加强监管、充分沟通和意识教育,我们可以让监控设备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安全,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
《》(2022年07月25日 07 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