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栓塞性疾病浪潮汹涌,呼唤预防重于治疗
本报讯 (记者罗刚)如今,以脑卒中为代表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正逐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背后反映的是源头问题——健康人群比例急剧下降,而“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不断壮大。在最近由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等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血栓大会上,专家们纷纷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呼吁公众提高对血栓疾病的警觉。
北京血管疾病研究所的赵冬教授对血栓疾病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上游”是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包括吸烟、缺乏锻炼、饮食结构不合理、持续慢性感染等;“中游”则是生理指标出现问题,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现象;“下游”则是疾病爆发阶段,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显示,45至54岁人群中的健康人群比例已从过去的10.2%锐减至4.6%,而55至64岁人群的健康比例也从3.8%降至1.8%。真正的健康人群,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包括不吸烟、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均处于理想状态。
鉴于“上游”、“中游”的严峻形势,我国血栓疾病未来仍将持续高发。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达到5%,与美国的现有水平相接近;而脑卒中的死亡人数也将接近600万。即使使用最便宜的药物来控制“中游”的危险因素,其费用也将占据全国卫生开支的很大比重。专家们呼吁,将预防战略前移,重视“上游”的干预,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才是应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最佳策略。
在这场与健康的较量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只有深入理解血栓疾病的成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健康中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