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启动了一项重大课题——“心血管病关键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这一课题肩负着构建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的使命,以便实现信息共享,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支撑。这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该课题的领军人物、来自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杨跃进教授介绍,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群体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患者,其临床特征各异,治疗需求也因此而变得多样化。各地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的手段、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影像学诊断技术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心血管病的早期准确诊断,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杨教授指出,我国科研数据库建设存在标准不一、信息孤岛严重等问题,数据交换困难。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数据库将收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心血管病患者诊疗数据,对诊治流程、影像诊断技术、救治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了解诊疗环节、疗效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优化诊治方案。数据库还将用于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发病和表现特点,为我国心血管病突发提供临床预警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将遵循国际临床研究数据交换标准,对数据库中的变量进行标准化命名,确保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可以顺畅交换和对接。在此基础上,将首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心血管影像和心脏搭桥手术等五个关键领域的数据库,为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心血管疾病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重要研究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相信我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心血管疾病的挑战,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