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期多起“超级细菌”病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病原菌所致的感染,卫生部发布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该《指南》对于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或定植患者,医疗机构应当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并定期进行监测。隔离期间,患者应单间隔离,避免与其他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如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同处一室。对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专人专用,并及时进行消毒。
《指南》还特别强调了重点部门和重点人群的管理。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等重点部门,要特别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严格清洁和消毒。对于长期住院、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及留置各种管道和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医疗机构应加大管理力度。
该《指南》还提醒医务人员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和趋势分析,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那么,何为多重耐药菌呢?它们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呈现耐药的细菌。这些细菌种类繁多,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具有复杂性和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这些细菌的感染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发布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