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检验检疫局连续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口的黄鳝中发现了颚口线虫的踪迹。这一消息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继深圳口岸在几年前从进口黄鳝中检出孔雀石绿结晶紫之后,内地口岸再次在进口黄鳝中发现了这种寄生虫。上海检验检疫局已经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紧急建议,暂停从这两个国家进口黄鳝。
据了解,中国的鳝鱼市场需求旺盛,促使进口鳝鱼逐渐走上消费者的餐桌。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黄鳝,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次检测到的颚口线虫让人们开始关注其健康风险。颚口线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人体感染这种寄生虫并不罕见,但至今报道的病例仍然有限。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水生动物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上海检验检疫局的检疫人员在多个批次中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在印度尼西亚的黄鳝中,共采集了26个检疫样品,检测出阳性样品达到惊人的53.8%的阳性率,共计检出一百多条颚口线虫。而在菲律宾的黄鳝中,也检测到了大量的颚口线虫。所有检测出的颚口线虫均被鉴定为致病种类。这一发现引起了上海检验检疫局的高度关注,并立即采取了措施。
目前,上海检验检疫局已经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暂停受理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输华黄鳝的检疫审批建议,并向这两个国家的官方管理部门通报了相关情况。该局还发布了警示通报,要求全国口岸加大对目前输华黄鳝的查验力度。这一行动是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防止颚口线虫进一步传播。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虽然颚口线虫病的病例并不多见,但仍需引起重视。在购买和食用黄鳝时,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检测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美味的保障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