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香,潜藏的危机:一名建筑工人的亲身体验
昨日,在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何师傅的声音中还带着一丝心悸:“我现在才明白,蚊香原来并非全然无害,为了消灭蚊子,我不慎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这位今年45岁的何师傅身体强健,在长沙市开福区的某建筑工地劳作。夜晚,他在条件简朴的工棚中度过。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夜晚,他点燃一盘蚊香后躺下休息。但工棚内的蚊子特别多,使他彻夜难眠,一气之下,他在床的每个角落都点燃了蚊香。第二天一早,何师傅感到浑身无力,伴随呕吐的症状。工友们立即将他送到湘雅医院接受治疗。
经过呼吸内科医生的诊断,何师傅的症状源于接触蚊香产生的有害物质。原来,我们所熟知的蚊香,其有效成分是菊酯,这是一种能高效灭蚊的农药。但当蚊香燃烧时,其烟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包括超细微粒、多环芳香烃、羰基化合物以及苯。
据湘雅医院呼吸内科的潘频华副教授介绍,这些物质对人体可能产生强烈的中毒反应,从引发呼吸急促和胸腔疾病到导致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反胃、喉痛等症状。更严重的是,这些微粒子和气体会被吸入到肺的底部,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癌症。
菊酯虽然是一种对一般成年人较为安全的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及其媒介,但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孕妇、老人以及婴幼儿来说,却存在一定的威胁。潘教授提醒大家,家庭防蚊最好还是采用物理方法,如安装纱窗、悬挂蚊帐、使用灭蚊灯和电蚊拍等。如果必须选择化学方法,那么对于老人和婴幼儿来说,应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驱蚊产品。
何师傅的经历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与蚊子斗争的也要关注驱蚊产品的安全性。保护好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