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的防控方案。该方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有效应对这一疫情。根据方案要求,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以及疑似病例都必须及时上报,并原则上要求住院治疗。
该防控方案明确了三种病例的诊断标准,对于疑似病例的定义更加详细。根据方案,疑似病例包括在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与诊断病例密切接触等条件,并表现出特定的症状。而临床诊断病例则是在同一疫情暴发中,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并排除其他疾病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则需要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HEC-O104H4菌株等条件。
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必须按照感染性腹泻报告要求上报,并在传染病报告卡中注明感染类型。医疗机构应及时采集相关标本以备检测。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区、市)的首例确诊病例必须经过中国CDC复核确认。
除了病例报告和检测方面的规定,该方案还对防控措施做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散发病例,医疗机构应要求疑似病例住院治疗,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处理排泄物和被污染物品。而在暴发疫情发生时,应在当地领导下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防控方案,及时控制疫情。还将食品中EHEC-O104H4纳入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该方案还强调了疫情评估的重要性。在疫情控制期间,应及时组织对疫情发展趋势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当一例确诊病例发生后10天内无新发病例时,经过专家组的评估同意,可以转入常规监测与防治阶段。
这份防控方案内容详尽、措施得力,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应对疫情时的严谨态度和专业水平。通过实施这一方案,相信能够有效遏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疫情的蔓延,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