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肿瘤代谢免疫”研究团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发现有一种神奇的药物,能让身体“假装”吃得少,仿佛抑制了食欲,而这一发现可能为肿瘤治疗开辟全新的道路。
众所周知,适量控制饮食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尤其在医学领域,少吃一点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提高机体对突变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甚至可以显著提升免疫原性化疗药物的效果。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更多的营养摄入来维持体能。如何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发挥少吃的好处呢?这个看似矛盾的难题被该团队成功破解。
经过深入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鬼臼苦素”的自噬诱导剂。这种药物通过抑制选择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模拟了卡路里限制的效果。它不仅能改善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增加肿瘤免疫原性,还能进一步激活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应答能力。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深入了IGF1R作为药物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他们进行的实验表明,当IGF1R抑制剂与免疫原性化疗药物奥沙利铂以及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结合使用时,不仅能显著抑制那些不易引起免疫系统反应的“冷肿瘤”的生长,甚至在部分案例中实现了肿瘤的完全治愈,并成功诱导了机体对同种肿瘤的免疫记忆功能。
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上。文章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乳腺甲状腺外科吴奇博士、病理科李贝博士和巴黎萨克雷大学的田艾玲博士共同撰写。巴黎萨克雷大学的古斯塔夫·鲁西癌症中心的吉多·克罗默教授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涂毅教授担任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未来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