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环宇报道)
来自天通苑东区的孟先生近日在农贸市场的一次购物经历让他大为光火。原来,他在市场一个水果摊位上购买的冬枣竟然使用了糖精进行调味。孟先生对此表示极度不满和担忧。
当天,孟先生如往常一样前往家门口的农贸市场采购食材。在一个热闹的水果摊位前,红绿相间的冬枣引起了孟先生的注意。摊主热情地向他推荐这些冬枣,孟先生尝了一枚后,被那甜蜜的味道所吸引,随即购买了五元钱的冬枣。
回到家后,孟先生却发现这些冬枣似乎有些不对劲。他洗净枣子,与家人一同品尝。但当他把枣子放入口中时,却发现原本应该甜美的枣子却没有任何味道。孟先生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回想起品尝时的情景,他恍然大悟:“真正的冬枣甜味应该是均匀的,而这些枣子只有外皮特别甜,果肉却毫无味道,这明显不对劲。”
孟先生带着疑虑再次来到农贸市场,找到了售卖给他冬枣的摊主。面对孟先生的质疑,摊主自知理亏,立即为他办理了退款。孟先生仍然心有余悸,他呼吁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小心购买被糖精浸泡的冬枣。
眼下正是枣类水果的上市旺季,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更多利润,竟然使用糖精水对枣子进行浸泡加工。这种被糖精水处理的枣子,虽然外皮甜得过分,但吃多了会感到苦涩。而且经过浸泡后的枣子也不易保存,容易发生霉烂。市民在购买冬枣时务必保持警惕。
专家提醒,市民在购买冬枣时应仔细观察外观。太红的枣子尤其是红得发紫的尽量不要购买。如果枣子入口甜而回味苦,也最好不要购买。如果捏开一个枣子,发现枣皮与枣肉分离,或者枣肉内层发青而外层发红的,很可能就是使用糖精处理的枣子。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