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公司尝试通过创造所谓的“低危害”来缓和反对声音,但这些产品依然饱受争议。近日,关于这种“低危害”制品研究项目是否应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在4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所谓的“低危害”制品研究项目,并不应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这是卫生部针对近期30名院士联名抵制技术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事件的回应。
这些院士们担忧的是,尽管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吸引力,从而增加消费,显然有违社会正义,并对更多人的生命质量造成损害。国内外科学研究已经明确证明,使用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任何关于“低危害”制品的研究,都无法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也强调,即使制品的含量降低,其他有害物质并没有减少。他进一步指出,吸低烟的人,其身体内的生物标记物水平与高吸烟者无异。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因为吸了所谓的“低危害”烟而误以为找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容易忽视的重要性。
南京大学的宋颂兴教授认为,卫生部的态度是合理的。他强调,任何科技成果的最根本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如果某项技术只利于企业发展,却不利于社会整体进步,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科技成果”,更不能参与国家级的科技项目评选。
吸烟的成本极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公开资料显示,吸烟导致的疾病直接和间接成本已经超过了带来的利税收益。尽管存在争议和反对声音,企业仍然不断尝试推广所谓的“低危害”产品。这些产品的存在并没有改变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无论是什么行业,只要是创新性的,都应该接受严格的评估和审查。对于行业来说,其特殊的行业属性和巨大的利益驱使,使得禁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公众健康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值得深入的问题。我们期待更加全面、科学的政策出台,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