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攀升。许多患者在游泳时因护耳不当而遭受中耳炎的困扰。今天,微微健康网祛斑宝网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中耳炎的预防细节,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耳朵健康。
耳朵疼痛、听力下降、耳朵流脓水等症状,可能是中耳炎的征兆。耳朵作为听觉和平衡觉的外周感觉器官,其健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当中耳发生炎症时,不仅会影响听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平衡功能。面神经从中耳经过,如果炎症累及面神经,甚至可能导致一侧面瘫。
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却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有人在擤鼻涕时,常常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试图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完全擤出鼻涕,还可能将含有病毒和细菌的鼻涕挤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是用大拇指轻压一侧前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
对于游泳爱好者来说,掌握正确的游泳方法也是预防中耳炎的关键。游泳时应该用口吸气,用鼻出气,防止呛水。患有中耳炎或近期中耳炎痊愈的人,以及呼吸系统存在急性感染的人,都应暂时避免游泳,以免加重病情。
产妇在哺乳时也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避免奶水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对于儿童来说,中耳炎还常常是儿童时期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并发症,因此也要注意预防。
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我们还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伤风感冒,并积极治疗鼻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炎症性疾病。也要避免不当挖耳导致鼓膜穿孔,细菌经外耳道进入中耳。
中耳炎主要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两大类。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主要以消除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为主。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则需要以抗炎治疗为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大多伴有不可自愈的鼓膜穿孔,大部分病例需要手术治疗。
微微健康网祛斑宝网小编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患上中耳炎,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如果中耳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增大、粘连硬化,进一步降低听力。让我们从生活细节做起,保护耳朵健康,远离中耳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