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丙肝病毒与基因多态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引人担忧
最近公布的一项关于中国丙肝病毒和人类基因多态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令人深思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丙肝及其潜在危害的认知严重不足。更令人担忧的是,有高达60%的丙肝患者不知道自己已感染病毒,而1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疾病晚期。
这项调查是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学肝炎防控项目的一部分,涉及全国28家医院和上千名慢性丙肝患者。其目的在于深入研究我国丙肝的治疗模式、临床成果以及丙肝患者的基因多态性,以推动优化治疗方案。
作为调查牵头人,魏来指出,中国有大约100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虽然及时、正确、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治愈丙肝,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的丙肝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丙型肝炎的隐匿性强,诊断率低,误诊率高,使得早期发现和诊断变得极为困难。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即使确诊,由于对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许多患者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超过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在确诊后第一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调查还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加重,接受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在基因1型患者中的治愈率仅为44%至70%,这意味着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治愈,特别是那些难治性丙肝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能带来的流感样症状、抑制和溶血、肾脏损害、精神异常、皮肤损害等副作用,使得许多患者难以坚持治疗。
魏来特别提醒,慢性丙肝与乙肝一样,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诱因。除了早期治疗和发现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优化治疗方案。对于那些无法耐受干扰素或其副作用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小分子抗丙肝病物作为替代。
这一调查结果的公布无疑对我国丙肝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加强公众教育、提高诊断率、优化治疗方案以及加强对患者个体情况的关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