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餐饮服务新规范:细节决定成败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北京市商务局推出的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3.0版,无疑为餐饮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规范。这一指引不仅明确了顾客就餐和餐厅服务的细节,更体现了对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高度负责态度。
该指引适用于本市各类餐饮企业、食堂以及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在店内外各个关键区域,如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均划设了“一米线”,以确保排队就餐的人流密度得到控制。此举体现了对疫情防控的深思熟虑,保障了顾客的安全与健康。
进入餐厅前,顾客需接受体温检测,只有体温正常方可进入餐厅。这一措施为餐厅和顾客双方提供了安全保障,有效避免了可能的疫情传播风险。
在餐饮服务方面,指引要求餐厅控制就餐人数,停止接待群体性聚餐。餐桌间隔必须在1米以上,非就餐座位要明确标识。这不仅体现了餐厅的规范管理,更是对顾客健康安全的高度负责。
更值得一提的是,指引强调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吃饭,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内部食堂则采用分时段错峰就餐等方式,以减少人员聚集。公筷公勺的全面推行,以及有条件的餐厅积极推广的分餐制,都为顾客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指引还要求餐厅对顾客接触多的部位进行及时清洁消毒,餐具、饮具等使用前必须清洁消毒。这一措施充分显示了餐厅的卫生管理标准,为顾客提供了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
对于餐饮员工,指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员工上下班途中要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要全程佩戴口罩,并避免触摸车上物品。员工体温正常方可进入经营场所,上岗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洗手消毒,时刻佩戴口罩。
这一新规范展现了北京市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餐饮服务行业管理新标准,从细节出发,为顾客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这样的规范无疑为餐饮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