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精制药的产品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有消费者在购买并服用三精口服液时,意外发现瓶内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灰绿色片状物体。而这已经是三精近四年来的第七次被曝存在异物问题了。
在北京的刘先生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他购买的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中,也出现了不明异物。刘先生表示,他的儿子在服用该口服液时发现了这个异物,经过确认,该药品的有效期并未过期。面对这一情况,刘先生立即向三精厂商进行了投诉。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媒体的纷纷报道,三精制药却选择了沉默应对。当企业遭遇时,有些企业选择积极应对,发表声明为自己辩护,以维护自己的口碑。三精制药却选择了将自己隐藏在事件背后,对此保持沉默。每个企业的危机公关方式不尽相同,但面对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企业的沉默显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三精口服液真的如网上报道的那样多次出现异物,尤其是出现在以儿童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三精葡萄糖酸锌、酸钙口服液中,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些异物一旦被儿童误服,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三精口服液并没有上述的异物问题,那么面对这些不利的流言,为何三精不站出来为自己辩护呢?也许三精坚信“清者自清”,但在公众信任已经跌至冰点的当下,三精真的能让我们放心吗?
从2009年至今,短短4年的时间里,三精的异物事件已经发生了7次,主要涉及口服液和注射液。那么,这些异物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位制药企业的业内人士。
该人士介绍,生产口服液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将所有原材料溶解并配制,然后经过过滤以去除异物。理论上,过滤后的药液是不应该存在异物的。也不能排除在过滤过程中,滤网、滤芯的杂质可能掉落进入药品终端。这是异物进入口服液类药品的第一个可能环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环节可能导致异物的产生。对于这些问题,三精制药需要深入调查并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答复。面对公众的疑虑和担忧,三精制药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重建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