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垄断巨头国家专卖局(总公司)面临控烟争议。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揭示,由于政企合一的特殊体制,该局在控烟工作中存在诸多阻碍。
本报报道,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国家专卖局在控烟进程中的表现。长期以来,该局作为行业的监管者,同时也是最大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其双重身份引发了公众对其是否公正执行控烟政策的质疑。
报告指出,国家专卖局(即总公司)的政企合一体制为其在控烟工作中设置了多重障碍。尽管全球科学共识已经明确的危害性,国外公司的种种谎言已被揭穿,但国内界仍坚持“降焦减害”的论调,甚至将其视为控烟的正当途径。这种观念的存在,无疑对控烟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包装警示标识方面,尽管国际经验已经证明图片警示的有效性,但国家专卖局仍竭力阻止警示图片的使用,力图淡化警语的作用,以保护高端的高额利润。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做法,显然与公众健康利益相悖。
而在全面禁止广告、赞助和促销的问题上,各公司遵循专卖局的策略,通过隐性广告、树立“品牌”和“企业”形象等方式进行推销和促销。这些手段已经渗透到影视、传媒、体育、教育以及公益活动中,成为控烟工作的一大挑战。
报告呼吁,为了真正落实控烟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必须改变业的现行体制,实现政企分离,让控烟工作真正独立于企业利益之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控烟政策的公正执行,真正达到控烟的目的。
此次报告的发布,无疑给国家专卖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公众的质疑和科学的证据,如何调整策略,真正履行其控烟职责,将是该局面临的重要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护公众健康,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让科学、公正、公平成为决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