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上流传着关于“小夜灯致宝宝”的担忧,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动物实验表明,长时间使用人工照明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关于“夜灯催熟孩子”的说法,其背后的科学依据是夜间人工照明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褪黑素水平,从而增加性早熟的风险。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家长们需要谨慎使用夜间人工照明。
不少妈咪在微信平台上询问:宝宝怕黑,是否可以使用小夜灯呢?网络上关于小夜灯可能导致孩子性早熟的说法让妈妈们感到担忧。那么,夜灯还能不能用?宝宝怕黑又该如何处理呢?
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刘倩琦表示,关于夜灯影响宝宝发育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光照对“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可能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褪黑素这一激素,它与生物节律、睡眠、成熟甚至衰老都有紧密的联系。医学界有一种观点是,褪黑素的分泌可以避免因促性腺激素水平过高而导致的过早发育。而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控制,在夜间黑暗环境下分泌达到高峰。
刘倩琦指出,有动物实验显示,在长时间的人工光照下,实验小鼠出现了发育提前的情况。但在人类身上,虽然有一些相关报道,但尚未有大型研究数据证实这一观点。尽管如此,夜间照明被认为可能增加相关风险,这是目前确实存在的一种观点。出于安全性考虑,医生们建议家长们尽量避免长时间给孩子使用夜间的人工照明。
那么,孩子怕黑怎么办呢?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入眠后及时关灯,避免长时间开着夜灯。家长还需要注意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光污染”问题。刘倩琦提醒家长,避免在孩子入睡后,在同一房间内使用电子产品,因为这可能会对孩子的睡眠和生物节律产生更大的干扰。
其实,小孩子并不是天生怕黑。大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懂事时才会变得怕黑,这往往是因为成人无意中灌输的一些观念所致。家长应该避免给孩子看可怕、刺激性的影视节目,也不要用“黑暗”来吓唬孩子。告诉孩子黑暗只是因为我们看不清周围,并没有其他特别的含义。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家长需要保持警惕并谨慎处理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