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之路”第一窝点:沙庄炼油点
在河南商报的报道之后,郑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监督管理办)高度重视,与记者取得联系并组织了现场检查。昨日中午,检查团队前往沙庄村北的一条公路旁,那里集中着不少“泔水猪”养殖户。现场情况令人震惊,沙庄东北角的一家炼油企业已停业,铁门紧闭,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院内黑乎乎的油桶和熏黑的炼油锅。
随后,监督办一行来到沙庄西边的一个院子。这里住着几户养猪的,院里放着装有“泔水油”的空油桶。养猪户解释称,“泔水油”一般不换钱,而是与饲料厂家交换饲料。但院内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猪、鸭、鸡等动物身上沾满了污物。检查人员准备离开时,发现一辆轿车一直尾随其后。据检查人员称,这辆轿车在他们检查第一家炼油企业时就跟在后面,发现暴露后立刻掉头离开。这让人不禁对炼油点的隐秘性和安全性产生疑虑。
“魔鬼之路”第二窝点:霍庄炼油点
离开沙庄炼油点后,监督办人员前往霍庄炼油点。这个炼油点位置偏僻,即使记者曾实地探访也需小心谨慎。然而这次检查却意外发现,尽管风声紧张,该炼油点仍在生产。在乡间小路沿途,两边都有人养殖“泔水猪”。到达霍庄炼油点时,现场的一口特制炼油大锅热气腾腾,锅下黑烟滚滚。铁锅里面是从饭店收回来的剩菜剩饭,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现场还有刚熬制出来的“泔水油”以及装满污物的水坑。监督办人员赶到现场时,炼油者已经逃跑,只留下正在现场拣东西的老人和一些已经封装好的“泔水油”。老人称在检查人员赶到前,炼“泔水油”的人被叫走。整个炼油点的隐秘性和逃避监管的行为令人警惕。这不仅是对食品安全的挑战,更是对监管部门的考验。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力度,彻底整治这些隐秘的炼油窝点,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