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了《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十问”》。这一重要公告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南京地区,因为当地的一些医院近期陆续收治了因食用小龙虾而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人。
在炎炎夏日的7月,南京城弥漫着小龙虾的香气。伴随着市民的欢声笑语,一种名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疾病也在悄然出现。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血清中的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色尿。尽管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医生已经发出警告,南京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可能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那么,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呢?通俗地说,就是肌肉溶解。当横纹肌溶解时,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这些物质富含肌红蛋白,导致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肌红蛋白血/尿症。更为严重的是,肌红蛋白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其过程可能导致肾小管堵塞,从而影响肾功能。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性疾病、肌肉外伤、肌肉缺血性损伤、过度运动、代谢性疾病以及细菌和病毒感染。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也可能导致这一病症。
在此次发布的《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十问”》中,专家指出,南京报告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与哈夫病(Haff Disease)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上极为相似。哈夫病这一名词源于1924年国际上报道的因食用水产品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这些病例发生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哈夫地区,因此得名。哈夫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作的横纹肌溶解、肌肉触痛、僵硬以及酱油色尿等,且疑似与某种未确定的毒素有关。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食用小龙虾时一定要注意烹饪方式,确保小龙虾被蒸熟、煮透。避免过量食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