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基层医疗:深化改革下的就医新风尚
在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已经成为新的就医风尚。国家为推进这一变革,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乡镇卫生院,以优化居民就医体验。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进程中,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自去年8月份以来,全国已有超过半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为群众减轻了用药负担。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缺口日益扩大。对此,补偿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补偿政策不仅要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平稳运行和发展,还要能调动其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基本药物制度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中心主任韩铮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的补贴仅限于机构人员的收入,且补贴标准已经三年未变。对于公共支出部分,并未给予补贴,这使得业务量增加及运营成本上涨的社区卫生中心面临巨大压力。每年药品收入虽达2600万元,但这些收入在支付行政成本后往往所剩无几。随着业务量的逐年增长,公共支出不断扩大,药品销售越多,行政成本就越高。由于医疗收费价格未调整,现有的收入难以满足行政成本的支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健全的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确保其运营和发展的稳定性。还需要对现有的医疗收费价格进行合理调整,以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压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居民,推动就医新风尚的普及。在此背景下,期待国家出台更多政策,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走出困境,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