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庆普报道)近日,卫生部发布了一份名为《知识热点问题答问材料》的文件,针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文件中指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调查诊断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立即得出结论。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作出调查诊断结论。
对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卫生部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中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成立了由临床、流行病、医学检验、药学、法医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诊断专家组。
当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存在争议时,可以在收到相关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复杂,需要时间来调查诊断,因此不能马上得出结论。对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引起的死亡事件,甚至需要进行尸检才能得出结论,而尸检的过程通常需要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卫生部强调,异常反应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所引起的,这是不可避免的。这类反应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既不是疫苗质量问题,也不是实施差错造成的,各方均无过错。通过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屏障,不仅保护受种者,也保护了受种者周围的人群。对于受种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并不是因为存在赔偿责任。
卫生部还提醒,关于预防接种的信息发布应当谨慎。在许多国家,都曾出现过因不实信息的散播导致预防接种工作受到干扰的案例。对于相关信息的发布必须严谨、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希望公众能够理性对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问题,理解并信任我们的卫生部门和专业机构,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