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消息,6月12日,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环球国际夏季论坛,就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深入。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在分散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环节中,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以及受利益驱动下的造假掺假等问题得到根本改观之前,中国的食品安全还会面临诸多挑战。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消费者不应过度惊慌。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介绍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小农经济及分散的种植和养殖模式给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带来不小难度。食品加工领域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及个体作坊式生产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违法甚至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如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也屡见不鲜。
苏志表示,目前,中国正加大力度,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消费和流通全过程,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而陈君石院士则指出,中国在食品安全硬件方面的投入近年来有了显著进步,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缩小。在软件方面,包括人的能力和管理方面的软游戏规则,中国仍显落后。
陈君石还坦言,地方在应对诸如重金属污染、农药不当使用等问题时,其处理方式还有待提高。在诸多影响因素得到根本改观前,中国食品安全还将面临诸多问题。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食品合格率逐年提高,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目前的问题是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估计与科学家和的观点存在差距,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忧。
为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中国食品安全的健康发展,应及时透明地向公众传达正确、科学的信息,媒体也应避免对食品安全问题过度渲染。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对中国食品安全充满信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