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报道】近日,武汉三镇的多位家长忧心忡忡地反映,他们的女婴在持续食用某一品牌奶粉后,出现了性早熟的迹象,小乳房开始发育。医学专家经过研究后指出,奶粉中可能存在过量的激素成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潜在原因。当家长们向工商局递交投诉时,却遭遇了一连串的推诿和踢皮球。工商局建议找质检所进行检测,而质检所却表明不接受个人申请,而当家长们找到医院时,医院又坦言没有相关的检测能力。这让本已焦虑的家长们陷入了更加困境。
这一消息传出,无疑在消费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那些家有幼婴的年轻父母们,肯定感到心惊肉跳。回首三鹿奶粉事件的惨痛教训,我们的职能部门理应以史为鉴,一旦接到奶粉质量问题的投诉,就应迅速启动调查机制,积极处理并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
令人痛心的是,面对此次“奶粉吃出性早熟”的举报,我们的职能部门并未迅速积极地介入,履行其监管职责。相反,他们以各种理由将这个问题推给其他部门,仿佛在玩一场无休止的“踢皮球”游戏。
在职能划分上,这些部门在检测奶粉是否含有激素的问题上把消费者“踢”出去似乎有理有据。在面对举报者和焦急的消费者时,职能部门为何不能首先接受举报,然后充当“桥梁”,将问题转交给有权受理的部门,并督促解决问题呢?
我们曾期望三鹿奶粉事件能催生出一个反应灵敏、行动迅速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但现实却无情地告诉我们,我们的乳制品监管机制在反应速度上仍有待提高。
我们在呼吁相关部门迅速调查涉嫌导致婴儿性早熟的奶粉的更期望职能部门能将建立一套“反应灵敏、查处迅速”的乳制品监管机制作为首要任务。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负责,更是对下一代健康的保障。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正视这一问题,切实履行其职责,还消费者一个透明、安全的乳制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