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一起悲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仅有6个月大的婴儿徐宝宝,最初只是眼睛发炎,却不幸恶化成颅内感染,最终失去了生命。这一事件提醒我们,脸部两个危险三角区的健康至关重要。
采访专家、主任医师蒋健为我们揭示了脸部的两个危险三角区:小三角区和大三角区。小三角区以鼻梁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包括上下唇、鼻子及鼻翼两侧等主要面部器官;而大三角区则从眼部到嘴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眼部与大脑只有一层之隔,一旦发生感染,诱发颅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这两个三角区如此危险?专家指出,这些区域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且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血管中缺少防止血液回流的“阀门”——瓣膜。这个瓣膜在人体中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当因某种原因失去这一功能时,血液就会倒流,引发各种疾病。
面部静脉没有静脉瓣,因此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两个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部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这些血栓可能逆流至颅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一旦这些并发症发生,可能会出现眼睑水肿、结膜淤血、眼球突出、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甚至视力障碍等症状。炎症还可能向眼部及周围组织扩散,全身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小刘的遭遇:她面部和鼻根部生了痘痘,用指甲挤压后,细菌通过血液感染到大脑,引发了严重的疾病。幸运的是,经过医院抢救和抗感染治疗,她最终康复了。但这个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小小的面部动作,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我们的面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