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之时,婆婆感慨万分地感谢亲家母。人生旅途,我们唯独欠父母的情债,无法偿还。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安家》中的一段剧情引发了广泛讨论。老严夫妇,从农村来到繁华的大上海,辛辛苦苦攒下了320万为儿子购置婚房。在签字之际,儿子却提出在房产证上加上女友的名字,亲家母也欣然接受。老严夫妇虽然满心欢喜地搬入新家,却未曾料到亲家母先于他们入住。包子铺因故被封,失去住处和收入来源的老两口,心中苦不堪言。这一幕让我们明白,我们往往认为养儿防老,却忽略了真实的人品和对父母的尊重。
司马迁曾说:“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和根基。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展现了我们最真实的品格,也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正如费玉清在纵横歌坛多年后,面对父母离世,深感人生的孤独和遗憾。他的亲笔信写道:“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与分享,舞台再绚丽也感到孤独。”无论取得何种成就,我们都无法弥补对父母的亏欠。正如那句古话所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年轻时勇往直前,有父母作为后盾;而当父母离去,我们不得不直面人生的无常和孤独。
行孝要及时,百善孝为先。我们年轻时可能不懂父母的辛劳和付出,但当我们开始明白时,可能已经无法弥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女嘉宾听到父亲因想念母亲而流泪时并不感动,但当她亲眼看到父亲失去母亲后的悲伤时,她才真正理解父亲的感受。周国平说:“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失去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却在一天天衰老。岁月无情,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刻。让我们及时行孝,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让我们铭记这份恩情,珍惜与父母的每一刻相处。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时常停下来关注父母的健康与幸福。让我们用爱和关怀温暖他们的心灵,陪伴他们度过每一个快乐与困难的时刻。因为我们深知,父母是我们永远的依靠和温暖的港湾。有人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身为子女,我们应摒弃那些关于来日方长的幻想,珍惜当下的时光,因为离别往往意味着永别。别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我们心中的遗憾。
在这人生的修行路上,最难修行的便是爱父母。曾听闻一个富有深意的小故事:一位年轻的学道者,修行始终不得法,终日心不在焉。他听说山中有位道法高深的老道长,于是跋山涉水前来求教。老道长告诉他:“若你遇到有穿鞋穿反的人,加以供养,必能成就。”年轻人听后满怀欣喜地离去。他在寻找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现这样的人。当他失望地返回家乡时,他的母亲见到游子归来,激动得连鞋都穿反了。年轻人瞬间领悟。正如诗经所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有时,我们苦苦追寻的,其实一直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未曾察觉。
人生就像是一个双向箭头,孩子们从起点奔向终点,而父母却在慢慢走向原点。他们也会像小时候我们依赖父母一样,越来越依赖我们。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给父母一个电话、一个视频的问候。因为,当孩子不再依赖你时,可能已长大成人并远离你;当父母不再找你时,可能已不在人世。与其在失去后痛哭流涕,不如珍惜现在的每一刻。
正如贾平凹在《怀念母亲》中所说,当母亲与我们告别、与这个世界告别时,那种痛苦是锥心刺骨的。年轻时,我们可能会嫌父母的唠叨麻烦,可是几年后或几十年后,这种声音可能再也听不到了。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尊重他人的人,必然拥有高尚的品德。善待父母,看似简单,却是人世间最伟大、最艰难的修行。
当我们看到那些关于“人一生只欠父母”的图片时,心中应该充满感激与愧疚。因为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唯一欠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孝陪伴,别让自己留下遗憾。因为,父母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