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由活菌引发的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其症状多样且严重。患者常出现高热和腹泻,体验到的病痛包括腹痛、恶心、呕吐以及全身酸痛。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时,体温可能高达38至40摄氏度,同时伴随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粪便可能呈现水样,偶尔还带有脓血和粘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则起病急骤,虽无高热,但腹痛、腹泻、呕吐及脱水等症状明显,大便呈黄水样或黄糊状,部分病例呈血水样或洗肉水样。
此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常在集体用餐环境中爆发,与摄入同一污染食物有直接关系。潜伏期短,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病程多数在2至3天内自愈,且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对于胃肠型食物中毒,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和呕吐。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患者在摄入食物后4至24小时会感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水样腹泻伴有脓血和鱼腥臭味。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则表现为上腹部难以忍受的绞痛和腹泻,可达数十次。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还会导致头痛、皮肤潮红等过敏反应。
另一方面,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2至36小时(2至10天)。典型症状包括渐进性的神经麻痹,如头晕、全身乏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随后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等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以及四肢瘫痪等。体温一般正常或有低热,患者神志始终清醒。恢复期通常需4至10天,但肌肉瘫痪和视觉恢复可能需要数月之久。
对于这类食物中毒,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对于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加强公众的食品卫生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