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在看完中医后,通常会收到一个附带着药单的药袋。有些民众因此认为,如果下次出现相同的症状,自己直接去中药店买药可能会更快。对此,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陈俊明医师明确表示,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
陈俊明医师指出,中医开具药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元,不仅仅是症状。虽然药单上会明确列出中药的种类,但在不同的时间点,病人的身体状态会有所不同,因此上次的药方并不适用于下一次。
民众若不了解中药方的药效,仅仅因为症状相似就自行前往中药店购药服用,这种行为其实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即使是相同的症状,真的会和以前的症状一模一样吗?实际上,每次的身体状态都会有所不同,症状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陈俊明医师进一步强调,中医诊断过程中,除了症状之外,还会考虑到体质、饮食、作息、情绪、环境等诸多因素。即使是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身体的状态也会有所变化。每次诊断后患者所服用的中药方都会有所差异。
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望诊是观察患者的面容、身体各部分的变化;闻诊是通过鼻闻气味、耳听声音等方式来分辨寒热的差异;问诊是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病史、情绪等;切诊则是把脉、触摸。医生通过这四个步骤收集信息,然后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药方。
由此可见,中医开出的药单是非常审慎的,每次的诊断结果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民众不应该沿用上次看诊所得到的药单,即使是症状类似,也会因为时间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文章由网友『- 45°C 若即若离』至本站,若您觉得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本站提醒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研判。对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和药方,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