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动物基金的倡导下,“治疗无伤害”活动于一月九日在首都北京盛大启动。此次活动聚焦在饱受争议的“活熊取胆”现象以及熊胆制品的安全性上,传达出深刻的公益诉求与坚决的取缔态度。
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追求所谓的“天然药材”,不断从黑熊身上抽取胆汁。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据总医院病理科主任汪盛贤的研究报告显示,取胆黑熊的肝胆系统炎症发病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百,甚至有高达38%的黑熊因肝癌而死亡。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出活熊取胆的残忍与无知。
沈阳药科大学原副校长、人工熊胆研制小组组长姜琦教授指出,从本身就不健康的活熊身上抽取的胆汁,其有效成分含量远远低于优质熊胆的标准。养熊场为了延长黑熊的生命,普遍长期为黑熊注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很可能会残留在胆汁中。这意味着,使用引流熊胆制造的药品,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高益民强调:“中药动物成分的人工制备是解决濒危野生动物入药问题的最佳方案。”针对熊胆以及其他濒危野生动物药材,如麝香、虎骨、鹿角等,人工制备已经展现出希望。特别是人工熊胆的研制,已经基本完成,其品质与天然优质熊胆不相上下。一旦获得药监部门的批准投入生产,这无疑是黑熊和患者的福音。
目前,“治疗无伤害”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沈阳和成都两地支持此活动的40家药店已经率先停止售卖熊胆制品。在第七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上,超过200名专业医生做出不再开具熊胆制品处方的承诺。“治疗无伤害”的万人巡回签名活动也正在全国各大高校火热展开。亚洲动物基金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表示:“切断引流熊胆这一血腥的利益链条,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这场活动不仅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与动物保护意识,更是对医学界、制药界、法律界等人的触动。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够找到更加合理、安全、可持续的方式,替代那些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真正实现“治疗无伤害”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