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的危险性:一位女白领的生死抢救之路
当提及真菌感染,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灰指甲、脚癣等皮肤上的小疾患。深部真菌却拥有更强的侵略性,能够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乃至内脏,甚至可能导致全身性的感染。近日,一位从青岛来杭州出差的金女士,就因真菌感染而遭遇了生死边缘的危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真菌感染呢?
回想起那天的场景,呼吸科主任李海林仍心有余悸:“现在想起来都还后怕,差点救不过来。”那是在一个周五傍晚,省立同德医院即将进入晚餐时间,一辆急救车呼啸而至,带来了一位昏迷的女病人。她的衣物上沾满了血迹。陪同的是她的同事,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不知道金女士为何昏迷,有过何种疾病,以前是否做过手术。
抢救的风险陡然增加。医院迅速与远在青岛的家人取得联系,同时召集急救、呼吸、胸外、介入四个科室的主任进行紧急抢救。绿色通道迅速开启,金女士被送进手术室。医生们震惊地发现,从她的气管中竟然吸出了约500毫升的血——这几乎是一瓶矿泉水的量!李海林主任描述:“这么多血堵在血管里,血管都被堵死了,根本无法呼吸。”手术一直持续到深夜,四个科室的主任通宵达旦,终于暂时止住了出血。
周六刚刚过去,周一金女士再次出血。这时,医生从她的丈夫口中得知二十多年前金女士曾患过肺结核。何忠良主任叹息:“哪怕她做过一次体检,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金女士的CT影像令人触目惊心:左侧肺部已经烂掉,右侧的白点是钙化点。当晚,她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左侧肺被完全摘除。经过病理分析,医生找到了真凶——真菌感染。
那么,为何金女士会受到如此严重的感染?这与她过去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还是环境因素有关?这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面对真菌感染这一隐形杀手,我们又该如何预防?这不仅仅是医学界需要研究的课题,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珍爱生命,关注健康,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