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监管力度:北京市严厉整治隐形眼镜市场,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自6月1日起,北京市对医疗器械行业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落地,将隐形眼镜市场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之一,特别是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彩色隐形眼镜(如美瞳)。这一变革标志着北京市对医疗器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进入新阶段。
据北京市食药监局透露,此次改革对于商家经营隐形眼镜的资质要求更加严格。若无“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商家不得售卖隐形眼镜。一经发现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将大幅度提高,至少5万元起步。这一决策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彩色隐形眼镜也被纳入医疗器械范畴。北京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77家,经营企业更是高达13764家。针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市食药监局对生产企业实行分级动态监管。在全市范围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以及隐形眼镜集中经营市场,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清查无证售卖、体验形式销售以及植入类高风险产品等问题。
李江宁,市食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处处长,表示彩色隐形眼镜等医疗器械在流通渠道的经营行为是最难管理的。他透露,像一些眼镜销售集中的市场、地区,如眼镜店、潘家园眼镜市场以及大学周边等都列为排查重点。特别是潘家园附近眼镜城内的商户以及郊区县的一些眼镜店,今年都发现了无证销售彩色隐形眼镜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新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无证经营医疗器械的行为处罚力度明显加大。对于货值不足1万元的,处以5万元到10万元的罚款;货值超过1万元的,处货值最高20倍的罚款,并可能面临五年内不受理医疗器械许可申请的严重后果。
这一新的监管措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选择佩戴彩色隐形眼镜时也要更加谨慎,确保购买的产品来自合法渠道、具备合法注册证号。同时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此次整治行动将促使医疗器械行业更加规范、健康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